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 廣州三農
增城遲菜心:菜心之王 姍姍來“遲”
來源: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22-05-24

種植時間遲、生長周期長造就增城遲菜心清甜鮮嫩的獨特口感

  中國的飲食文化,講究“食在當季”,植物的生長節律,與大自然的四時運行節奏同步。春分吃春菜、清明吃香椿……對于增城甚至廣州的居民來說,每到冬至,就是吃增城遲菜心的時候?!岸恋?,菜心甜”不是膾炙人口的童謠,而是嶺南飲食文化的沉淀。

  2009年,增城遲菜心入選增城“十寶”農產品和“廣東最受歡迎土特產”,2010年,增城菜心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時至今日,增城遲菜心也已經從一種家常食材,成為增城獨特的文化品牌,從美味佳肴變成文化盛宴。

  “遲”來 菜心

  又名增城菜心、增城高腳菜心。經過90~120天才能收割,比一般菜心要遲。

  遲菜心主苔質地脆嫩,單個主苔重100克以上。

  粗纖維占比小于0.9,每100克遲菜心維生素C含量超過60毫克。

  含總糖≥1.1%,含水量介于91%至95%之間。其中特級遲菜心主苔長15厘米至20厘米之間,主苔橫徑超過3.5厘米。

  舌尖上的菜心

  增城遲菜心只需簡單烹飪,即可突出其脆爽口感和甘甜原味。此外,其莖肥葉厚,曬干后用來煲湯、煲粥、做配菜味道都非常獨特。

  鹽水菜心:鍋中倒入開水,放入菜心煮2分鐘,撈出后淋上高湯,一道經典粵菜鹽水菜心就做好了。

  金銀菜心粥:“金”就是新鮮菜心切成菜心粒,“銀”就是曬干的遲菜心。新鮮菜心與菜心干一起熬粥,特別醒胃解膩,是增城人過年必備美食。

遲菜心的烹飪需要化繁為簡

  好物揭秘

  百日生長期凈重超3斤 是菜心界的“高個子”

  增城遲菜心也叫高腳菜心,素有“菜心之王”“菜品之冠”的美稱,是增城特有的冬季蔬菜。每年秋天,增派公路兩旁收割完絲苗米的稻田就搖身一變,成為增城遲菜心苗的世界。與普通菜心相比,增城遲菜心的種植時間遲、上市時間遲,生長周期長。

  “增城遲菜心一般從9月至次年1月栽種,經過90~120天的生長,第一批遲菜心成熟,也要到12月份;與之相比,普通菜心生長周期只需要50天左右?!睆V州市綠聚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彬介紹,漫長的生長周期,造就了增城遲菜心的“高個頭”。一棵普通菜心不過1斤,但一棵成熟的增城遲菜心,凈重往往3斤以上,有的能長到1米多高,當地人甚至稱之為“菜樹”。雖然“年長”,但增城遲菜心皮脆肉軟,莖肥葉厚,口感清甜爽滑,飽滿鮮嫩,菜味濃郁。

大片的增城遲菜心菜田

  2010年,增城遲菜心成功申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一系列種植、生產的明確標準相繼出臺。

  根據《團體標準:增城遲菜心》的要求,遲菜心主苔必須質地脆嫩,單個主苔重100克以上;粗纖維占比小于0.9,每100克遲菜心維生素C含量超過60毫克;其中特級遲菜心主苔長15厘米至20厘米之間,主苔橫徑超過3.5厘米……這套標準不但對增城遲菜心的主菜苔、苔葉的長度、重量都做了嚴格的規定,還要求種植增城遲菜心的土壤質地需為壤土或沙壤土,地勢平臺,土壤疏松肥沃,PH值為5.5~7.5,富含有機質,且遠離工業“三廢”排放,生活垃圾場、醫院等污染區域,并有專用的清潔水源。

  熱帶季風、群山屏障 菜心生長“恰到好處”

  廣州人說“食在廣州,菜出增城”,絕不是空穴來風,廣州11項國家地理標志中,增城就占了5項。這里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小氣候,為增城遲菜心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驅車駛過增城,丘陵谷地相連,東江水網密布,增江河、西福河、派潭河的沖積形成的沙質壤土,有機質豐富。北回歸線從增城北部穿過,海洋性季風送來了足夠的熱量和降水。北邊高聳的南昆山山脈,和東邊綿延的羅浮山山脈,為增城筑起一道巨大的綠色屏障,阻擋了北方的冷空氣,造就了增城獨特的氣候,秋天熱量足,但冬無嚴寒,卻偶有輕霜。

  每年9~10月,是增城遲菜心的營養生長期,增城豐富的光照、熱量,有利于營養吸??;11~12月,是增城遲菜心的抽苔期,增城日照短、晝夜溫差大,干旱少雨,低溫偶有輕霜但又不過于寒冷,非常有利于增城遲菜心菜苔的生長發育,形成質量較好的菜苔,同時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豐沛的霧水,又為植株和土壤提供了足夠的水分。

歷經霜凍,吸收天地養分,遲菜心才有了清甜少渣、清香爽脆的口感

  “如果溫度過高,菜苔發育過快,就會出現菜心纖維多,碳水化合物積累少的情況?!碑數赜鐔T介紹,增城遲菜心僅適合在北回歸線的緯度氣候條件種植,特別是增城北部的小樓、派潭、正果等地,南移或北栽都會使其品質變差,表現為不出苔或出苔較快,菜苔細小,纖維多、味淡質粗,產量低等。

  好物推廣

  遲菜心從高檔宴請走上百姓餐桌

  在小樓鎮江坳村長大的張文彬記憶中,每到冬天,增城家家都種遲菜心,都吃遲菜心,遲菜心是增城百姓共同的生活記憶:“每年大年初一,金銀菜心粥,是增城人必吃的美食?!辈贿^那時候,遲菜心也只是增城人自己的美食。增城之外的人,并不知道這種食材。

  2004年,年輕的張文彬在增城首屆遲菜心節上發現了商機。2008年,他辭掉旅游公司經理的工作,一口氣承包了100多畝農田,開始種菜心。那時候,他就發現中高端宴請的遲菜心菜品,只吃菜心中最嫩的20厘米菜苔?!盀楹尾桓鶕茦堑男枨?,提前處理好,只賣最嫩的菜苔部分呢?”于是,張文彬將收獲的遲菜心直接在田間處理后再銷售,果然受到市場的歡迎。原本1元~2元一斤的菜心,可以賣到30元~40元。

  現在,各家精品超市都會在冬季開設遲菜心的專柜,生鮮社區門店、網上銷售的需求同樣不斷增大,增城遲菜心也從高檔宴請走上了百姓的餐桌。資料顯示,目前增城遲菜心種植農戶超過1.3萬人,種植面積達5.6萬畝,年產值達到6億元。

  這種季節性蔬菜如今四季都吃得到

  增城遲菜心在冬季賣得再好,也是季節性蔬菜。為了滿足老饕們品嘗遲菜心的心愿,增城遲菜心從頭到腳都發揮了價值:最嫩的菜苔經過簡單的剪裁,包裝成精品菜心;遲菜心菜葉、菜莖制作成遲菜心面、遲菜心醬菜、遲菜心菜干;今后,張文彬還計劃在遲菜心田里養皖魚,培育吃遲菜心長大的菜心皖魚……增城遲菜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立,為已經旺起來的遲菜心產業又添了一把火??蒲袡C構、物流公司、科技企業、食品制造業等“聯手”,讓遲菜心這個第一產業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加工的遲菜心產品,不但讓食客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這道風味,還將通過預制菜產品遠銷海外,為海外游子和美食家帶去這道嶺南美味。

  近日,記者走進了張文彬的種植基地,3000多畝連綿的農田一望無盡,田埂上不但有智能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還建設了實時監控氣溫、土地含氧量的儀器,為農業注入了滿滿的科技感。

  “除了生產和銷售,產業園還建立種業研發中心和育苗中心,不斷改良遲菜心品種?!睆埼谋蛘f,經過改良與優化,目前已經培育出了70天就能完成抽苔的品種,不但縮短了生產周期,把增城遲菜心的種植周期拉長到了6個月,1年可以種兩茬遲菜心。第一茬在8月份大暑前后開始種植,原本只有12月、1月份才有供應的遲菜心,現在10月份就能上市。

  針對遲菜心的生長特性,產業園科研人員為增城遲菜心定制了“營養套餐”,研發了遲菜心專用有機肥,含有動植物的高蛋白營養元素,讓遲菜心苗能夠扎實根系,更好地抗熱、抗病蟲害。

  此外,產業園為合作農戶提供統一種苗、提供諸如無人機施肥等專業農機服務,合作農戶按照企業標準種植遲菜心后,企業對合作農戶的產品實施高于市場價20%的價格保底回收,讓種植戶種菜更放心,更安心。

  遲菜心 有段古

  增城遲菜心在增城這片土地上已扎根數百年。其真正得名,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位名叫張度的尚書有關。元末明初,來自番禺的張度等學子為躲避戰亂,來到羅浮山下的增城。當時正值寒冬季節,張度等人所帶口糧早已食絕,饑寒交迫。在路邊休息時,大伙見到路旁有一種長得很高大的野菜,冬日里仍顯得青翠盈盈。張度將這些野菜采來烹食,發現這種野菜液汁清甜,爽滑無渣,一時張度等人饑渴盡消,精神飽滿。后來張度考上進士,當了尚書,故地重游回到增城的農田間,當即題了一首詩,其中一句為“菜心盈翠冬日遲,天賜豐饒勝奇葩?!弊源?,這種生在增城的野菜,便得名為“增城遲菜心”。

  直到今天,增城小樓鎮家家戶戶都種遲菜心,遲菜心也已經成為增城小樓鎮一種獨特的文化。小樓本地人每逢喜慶節日,都離不開菜心,通過菜心逐漸形成了菜心民俗文化的發展。

瀏覽次數
-
分享
分享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任我鲁夜夜观看视频_国产精品电影无码电影网_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_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