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荔枝大量上市的季節,記者發現,除了大家熟悉的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傳統佳品,新品種荔枝也開始搶占市場。這些新品種主要由廣東省農科院和華南農業大學的兩支農業科研團隊選育而出,性狀優良。有的鎖鮮耐保存;有的糖度低不易上火;還有的果皮鮮艷,個頭大如雞蛋……
今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荔十條”中,強調加強荔枝國際化傳播,持續推廣“廣東喊全球吃荔枝”。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如今在“新品種+新銷售模式”的疊加貢獻下,廣東荔枝正走向世界,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荔枝產地的鄉村振興。
晚熟的“后起之秀”:
一棵“仙進奉” 能產300斤
“我們種的荔枝新品種‘仙進奉’,這種荔枝最大的特點是保鮮時間長而且豐產、穩產,非常適合電商銷售。今年我準備在果園嫁接種更多的仙進奉?!痹龀菂^仙村鎮東林果業園占地約500畝,果園老板劉漢輝非常高興地告訴記者,去年依靠合理布局荔枝品種,果園凈利潤超過了100萬元。
劉漢輝種植荔枝已有34年,見證過廣東荔枝最輝煌的時刻,“賣得最火的是1992年,有一天,糯米糍賣到200多元一斤都有人搶著買,那真是‘賣一天荔枝起一棟樓’的年代?!钡袌鲇衅鹩新?,這幾年,廣東的荔枝產業擺脫了無序競爭,價格重新上揚。
“我們在專家的指導下,現在打的是‘343’陣型,種植荔枝的品種早熟三成、中熟四成、晚熟三成,荔枝可以賣3個月,延長了荔枝的采摘期,讓荔枝賣更好的價格?!眲h輝說。
劉漢輝的侄子劉鏡超去年專門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回到果園幫助叔叔經營荔枝生意。他告訴記者,果園內主要的荔枝品種是糯米糍、桂味、三月紅、妃子笑、水晶球、狀元紅、仙進奉、掛綠等,其中三月紅最早熟,之后是狀元紅,仙進奉則屬于比較晚熟的品種。
“我們是2017年開始試種仙進奉,2019年開始掛果。仙進奉非常好,2019年產量不高的時候可以賣120元/斤;去年開始產量大了,也能賣60~70元/斤,今年的價格是電商渠道賣50元/斤,普通零售賣40元/斤?!眲h輝告訴記者,仙進奉正逐漸成為果園中的“后起之秀”,也是電商的主打產品。
“仙進奉在電商平臺上賣得很好,主要是放幾天它的顏色不變,味道不變,跟其他品種不一樣,因此去年電商平臺上賣了好幾萬斤?!眲㈢R超告訴記者,得益于仙進奉耐儲藏的特性,荔枝的遠距離出口成為可能:“我們果園的仙進奉荔枝如今已能出口日本,最遠到達了加拿大和英國的市場。老品種的糯米糍、桂味,不耐儲藏,是運不到那么遠的國家的?!?/span>
“這十幾年來新選育的荔枝品種里,仙進奉無疑是最好的??梢哉f,仙進奉帶動、盤活了整個荔枝產業。原來我認識的一個高州荔枝老板說,種荔枝越種越窮,但自從種仙進奉后,又開始富起來了?!闭趧h輝果園參觀的一位茂名籍農技人員告訴記者,仙進奉是名副其實的萬元樹,一棵仙進奉能產300多斤荔枝,售價超過30元/斤,每年就能掙10000多元。
荔枝也有“學院派”:
或大如雞蛋 或不易上火
除了豐產、耐儲藏的仙進奉,近年來,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和廣東省農科院的科研人員選育了數十個荔枝新品種推向種植戶,不少品種都很受歡迎。在他們的培育下,小小的荔枝里,也能有大大的“學問”。
廣東省農科院荔枝栽培生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向旭是荔枝新品種仙進奉的選育者,他告訴記者,近年來,省農科院選育的荔枝新品種鳳山紅燈籠、御金球、紅繡球、北園綠等,都有相當大的面積,也非常受市場歡迎?!俺讼蛇M奉和鳳山紅燈籠,今年御金球也列入了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農作物主導品種,它在很多地方開始發展并且引起了重視,品質非常好?!毕蛐窠榻B,荔枝的風味口感分為很多類型。有爽脆的,比如掛綠就是典型的肉質結實、爽脆的品種。而御金球的口感則是非常嫩滑,入口即化,“御金球的糖度不是很高,不像桂味、糯米糍那么甜。因此很多女士特別喜歡御金球?!?/span>
新品種北園綠也很受向旭的認可,他告訴記者:“北園綠其實就是增城掛綠的后代。掛綠有一個問題,就是離開了增城的小環境,往往不能保持它的品種特性。而我們選育的北園綠比原來的掛綠更加豐產,品質更好,果大20%左右,外觀漂亮,色彩鮮艷,同時風味保持不變、肉質特爽脆。因此,這個品種很有前途,但唯一的不足是果核也比較大?!?/span>
而華農團隊選育的新品種則有冰荔、嶺豐糯、井崗紅糯、觀音綠等19個,其中冰荔多年雄踞荔枝單價之冠,單價每斤超過300元?!耙晕覀儸F在準備主推市場的‘巨美人’荔枝為例,就是我用紫娘喜(荔枝王)和無核荔這兩個親本,花了14年時間選育出來的,巨美人保留了親本的優點,改善了缺點。這個品種顏色鮮艷,外觀漂亮,果大,平均大小50克,最大能到80克,果肉脆嫩好吃?!?/span>
在展柜上的不同類型荔枝,其中“巨美人”大如雞蛋。
從科研到市場推廣
一顆“紅巨人” 耗費20年
“我們需要保持荔枝種植業的世界領先地位?!比A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胡桂兵告訴記者。荔枝原產于我國云南,我國也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荔枝種質資源和最大的荔枝產業,全世界荔枝種植面積大概1200多萬畝,我國就有870萬畝;全世界荔枝產量約300萬噸,我國就已達250萬噸,面積和產量占全世界八成。而擴大荔枝的種質資源庫,加大荔枝新品種的選育科研投入,可讓我國荔枝種業保持領先地位,同時造福社會。
胡桂兵教授向記者介紹,學校做荔枝育種已有40年歷史,“最早是1982年學校一位叫做歐陽若的老先生,也是我的老師,他開始做荔枝育種,其次是1999年,我的班主任劉成明教授開始搞荔枝雜交育種;現在我們則主要做荔枝品種改良的工作?!?/span>
20多年來,胡桂兵等科研人員開始采用雜交育種的方式,開展荔枝的育種攻關,至今做了100多個有性雜交荔枝群體,“從1999年開始,我就開始在劉成明老師帶領下做荔枝的人為雜交育種,人為地選擇荔枝‘媽媽’和‘爸爸’進行雜交,培育新品種。當時劉教授選擇了特遲熟的馬貴荔和特早熟的三月紅荔枝雜交創制了一個群體,我們稱為ms群體。之后,他又用馬貴荔和海南島的無核荔雜交,又創造了一個群體,稱為mw群體?!?/span>
直到2019年,相關的科研成果才終于出現。胡桂兵介紹:“我們花了20年時間,從ms群體中發現的第一個有性雜交荔枝品種‘紅巨人’;緊接著,mw群體中,我們選育的新品種紅麗人也誕生了?!?/span>
向旭表示,選育荔枝新品種確實是一個非常耗時的科研過程,“選育一個品種要經過差不多10年。首先,我們發現了優良的單株后,就要調查了解單株的穩定性、豐產性;然后就要拿去其他果樹上嫁接,觀測它3年的結果狀態;然后,還要把果樹移到異地,如深圳、陽江等地進行種植,觀察它的掛果狀況,看品質穩不穩定,豐不豐產,適應能力強不強,最終才能推向市場?!?/span>
而市場的推廣同樣需要時間。胡桂兵告訴記者,以往當農業科技人員選育新品種出來后,只要農戶愿意種,就大膽讓他們種,但這種方式常常會使市場出現不可控狀態,“所以現在采取區域授權的方式讓人種植?!奔串斝缕贩N出來后,他會先申請植物品種權,品種權相當于專利,其他人種植需要經過他的同意,從而促進荔枝新品種的市場化有序發展。
胡桂兵
向旭
除此之外,還有政策方面的扶持。這幾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非常重視荔枝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十分重視創新荔枝銷售模式,強調開展“百千”直播大培訓,聯動國企機團助“荔”;做優做實采購商服務,打造線上會客廳和銷區荔枝廣場;強冷鏈保物流助產銷,開發預制菜延伸產業鏈;持續加強省際合作,全力開展“南品北上,北品南下”。
如今,新的銷售模式也給農戶增收和荔枝產地鄉村振興帶來新動力。據悉,這幾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一家規模較大的老板告訴記者,每到荔枝采摘季,他們的店里生意就會非常好,“這兩個月就可以掙十來萬元。確實,荔枝帶旺了我們的生意?!?/span>